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岡山愛書人共堂共讀 禪淨雙融人間處處是淨土
2024-05-06
人間佛教讀書會與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主辦「2024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」,5月5日於佛光山岡山講堂如來殿舉行,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林灑津主持,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、抄經堂堂主慧義法師、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擔任與談人;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莊月香帶領討論回饋。有來自各地愛書人210餘位歡喜共讀,同霑法益。
岡山講堂監寺慧炬法師引言道,多數人將「禪」當學術研究,實言之「禪」應是修行法,佛光山是八宗兼弘道場,其中禪與淨土發展最能契合人間,禪法派源遠流長,生活上若能安住身心不散亂,深觀一切因緣變化,即能借力使力,隨緣而做利他行,禪意法喜自受用,皆大歡喜,以禪定智慧建設人間淨土。
「何謂禪?為什麼需學習禪?」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導讀《星雲大師全集·禪學與淨土》,指出:後現代社會人類製造許多弔詭情境,現代社會只重視及學習「謀生」技能,忽略、甚至遺忘思維如何「生活」之道,迷失生命方向,喪失生命意義與價值。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,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說明「禪」是教外別傳、不立言說,蘊含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精神。此「直接了當,向上一著」法門與教學,非但與大乘佛法慧學相呼應,正好搔到中國人心靈癢處。從六祖後,禪法教學逐漸演變成語錄、棒喝、公案與話頭。參禪之終極目標:為求最高層次的「煩惱解脫」與「生死自在」,而非求一時心理調適或情緒平靜。
慧開法師表示,禪學與淨土修行上異同,解行並重,信願行,兩者共同是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,無論念佛或參禪,生活修行專注一心;參禪應提起疑情,心起探究之情,破除虛假我執,重新認識自我本來面目,如解數學難題持企圖心,鍥而不捨探究自我。參禪三要,第一信本具佛性,第二大憤志,第三大疑情。憶佛念佛,心觀佛智慧與佛感應道交,放棄身外名利,勿眼高手低,不存慢心,自能達明心見性。慧開法師心法提,練武不練功,到頭一場空,絕招要練絕成招,功夫練至絕頂。
慧義法師引用〈禪師與禪詩〉之禪師公案敘述,古代禪師風趣面對宇宙人生看法,每人待人處事自有準則,學禪人應以智處事,面對證悟,更應身體力行。人間生活行住坐臥皆是淨土,透過讀經、抄經,靜中穩定心性,不受外境困擾,信願行生活處事證落實三好,時時行善,人人行三好,世界更美好。日常亦可藉藝術欣賞如大師書法,從中了悟,方得清淨身心。
妙樂法師分享當下即是淨土,淨土法門給人安慰,人生本是生命教育,給大眾修行心靈指導,培養專注修心堅韌力,修學指導戰勝自己力量,面對逆境與生死時正向轉念,提升自覺。本書集大師弘法用心,解在一切佛法,行在禪淨共修,參禪打坐,禪淨共融。世間是一半一半,黑暗與光明各一半,端看如何發揮,不同解讀角度,奉行佛法人我互容尊重,即有不同結果,生命更具價值。
「最受用及印象深刻,是禪學在生活上運用。」莊月香帶領學員回饋。游貴花分享,人生最核心問題「理性提升」與「靈性開展」明白生活即禪;許育菘表示,禪融入行住坐臥中,以正向思考行三好;黃瓊萱分享,學習禪法運用於教學,學生從動手做肯定自我;吳詠琳表示,「禪」不住於現象,隨境而轉,向內觀察轉化為清淨識,才能建設人間淨土。周麗霜分享,自我觀照,淨化身口意,心無是非對立看法,即可創造人間淨土,發掘自我般若本性。
岡山講堂監寺慧炬法師引言道,多數人將「禪」當學術研究,實言之「禪」應是修行法,佛光山是八宗兼弘道場,其中禪與淨土發展最能契合人間,禪法派源遠流長,生活上若能安住身心不散亂,深觀一切因緣變化,即能借力使力,隨緣而做利他行,禪意法喜自受用,皆大歡喜,以禪定智慧建設人間淨土。
「何謂禪?為什麼需學習禪?」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導讀《星雲大師全集·禪學與淨土》,指出:後現代社會人類製造許多弔詭情境,現代社會只重視及學習「謀生」技能,忽略、甚至遺忘思維如何「生活」之道,迷失生命方向,喪失生命意義與價值。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,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說明「禪」是教外別傳、不立言說,蘊含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精神。此「直接了當,向上一著」法門與教學,非但與大乘佛法慧學相呼應,正好搔到中國人心靈癢處。從六祖後,禪法教學逐漸演變成語錄、棒喝、公案與話頭。參禪之終極目標:為求最高層次的「煩惱解脫」與「生死自在」,而非求一時心理調適或情緒平靜。
慧開法師表示,禪學與淨土修行上異同,解行並重,信願行,兩者共同是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,無論念佛或參禪,生活修行專注一心;參禪應提起疑情,心起探究之情,破除虛假我執,重新認識自我本來面目,如解數學難題持企圖心,鍥而不捨探究自我。參禪三要,第一信本具佛性,第二大憤志,第三大疑情。憶佛念佛,心觀佛智慧與佛感應道交,放棄身外名利,勿眼高手低,不存慢心,自能達明心見性。慧開法師心法提,練武不練功,到頭一場空,絕招要練絕成招,功夫練至絕頂。
慧義法師引用〈禪師與禪詩〉之禪師公案敘述,古代禪師風趣面對宇宙人生看法,每人待人處事自有準則,學禪人應以智處事,面對證悟,更應身體力行。人間生活行住坐臥皆是淨土,透過讀經、抄經,靜中穩定心性,不受外境困擾,信願行生活處事證落實三好,時時行善,人人行三好,世界更美好。日常亦可藉藝術欣賞如大師書法,從中了悟,方得清淨身心。
妙樂法師分享當下即是淨土,淨土法門給人安慰,人生本是生命教育,給大眾修行心靈指導,培養專注修心堅韌力,修學指導戰勝自己力量,面對逆境與生死時正向轉念,提升自覺。本書集大師弘法用心,解在一切佛法,行在禪淨共修,參禪打坐,禪淨共融。世間是一半一半,黑暗與光明各一半,端看如何發揮,不同解讀角度,奉行佛法人我互容尊重,即有不同結果,生命更具價值。
「最受用及印象深刻,是禪學在生活上運用。」莊月香帶領學員回饋。游貴花分享,人生最核心問題「理性提升」與「靈性開展」明白生活即禪;許育菘表示,禪融入行住坐臥中,以正向思考行三好;黃瓊萱分享,學習禪法運用於教學,學生從動手做肯定自我;吳詠琳表示,「禪」不住於現象,隨境而轉,向內觀察轉化為清淨識,才能建設人間淨土。周麗霜分享,自我觀照,淨化身口意,心無是非對立看法,即可創造人間淨土,發掘自我般若本性。
最新消息
波士頓中國城慶中秋 佛光人推廣三好四給精神
2025-08-13靈知學會參訪北雪梨佛光緣 學習三好運動
2025-08-13慧慈寺信眾跟著大師辦教育 分享歡喜布施的喜悅
2025-08-13《獻給旅行者365日》贈花蓮捷絲旅 安頓旅人身心
2025-08-13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2
2025-08-13北區知賓培訓 以佛法慈悲與智慧廣度有緣人
2025-08-12西來大學市集美食、藝文兼備 社區溫馨交流
2025-08-12台北道場香積團十四周年慶 五十道創意素齋喜團圓
2025-08-12印尼蘇北協會第五分會三好動漫繪畫比賽 宣揚三好四給理念
2025-08-12小小演員大智慧 「兒童佛法故事劇場」南屏別院歡樂開演
2025-08-12
相
關
消
息